剛剛寫完的專題心得,似乎有點嗆了....
只是不時有人會問我專題是不是做的很快樂很輕鬆
那種感覺就真的很差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年半的專題終於到達尾聲,現在終於開始動筆此心得,感到了莫名的感動。有許多的人,包括老師或是學生,都很疑惑我們專題到底在做什麼?沒有建置系統的專題算是專題嗎?
這個問題我已經被問上許許多多次,而我一般來說都是笑笑帶過,沒有很認真的探討此問題,不過在這個專題接近尾聲的時候,我倒是希望能拿來談談這件事情。
似乎是資管系上一種默認的風氣,似乎一定要寫程式建資料庫才能叫做專題。連系統報告書的要求都是依照你有建置系統的前提來準備的。
有學弟妹知道洪朝貴教授的專題是實務專題,覺得什麼都沒做怕被評審教授罵,於是都不趕選洪朝貴教授的專題。
在此我必須要說,我很自傲能夠進行實務專題。
從高中開始,一直到上了大學,甚至一直到了大二,我都對於自己本科興致缺缺,甚至暗暗發誓自己以後不會走跟資訊相關的行業。原因無他,沒有興趣而且沒有熱誠。
我就這樣一直渾渾噩噩直到大三,在老天機緣的安排之下,我進入了洪朝貴老師的門下,並且接觸到了自由軟體的理念和概念,於是才燃起了我對於資訊本科的一個熱誠。
我很慚愧的這麼說,直到認識了自由軟體運動,我才真正開始了學習。
對於推廣自由軟體產生熱誠的我,開始閱讀科技新聞以及資訊社會相關的議題,並且開始四處參加舉辦自由軟體宣導活動。也因為自由軟體,我才下定決心繼續研讀朝陽研究所,撰寫與自由軟體相關的領域研究。
回到正題,有很多人覺得我們這一組做的很快樂,做的很輕鬆,做的很混,因為我們沒有製作系統類相關的東西。
我想上述那些講法是有失公允的。我們的專題大多的時候都是在進行隨身碟系統的設計、測試以及推廣。所以跟其他組專題比起來,我們舉辦活動以及出去校外接受民眾考驗的程度可以說是多出許多。
這段期間也認識了許多社會人士、網路相關領域朋友,彼此也會互通信息,有的是詢問自由軟體問題,有的則是技術交流指導,而這些都是一般專題的學生們沒有的經歷。
大多數的專題直到專題展一結束,那個系統就不再被使用,被塵封在圖書館的小角落,主程式連同網站和資料都隨著時間的潮流逐漸消逝。只有一些老師還有意願繼續經營下去的專題才會延續。
可是我們的專題不同,就算專題結束了,我們的專題活動還是要繼續進行下去,就算是最後專題組只剩下我一個人願意繼續進行也一樣。
我很驕傲的說,我的專題讓我學習到了東西,並且等專題展結束之後我還是要繼續研究進行。
請問其他認為我們很混很輕鬆的專題組,當專題展的一切結束之後,你們還會繼續為自己的專題而奮鬥努力嗎?
最後,我要感謝幫了我許多忙的專題組員們。我們一年半以來的專題都沒有吵架過,大家都互相配合並且體貼諒解,有活動要進行時都會盡量的以專題為最優先考量。
我很真心,而且我發誓絕對發自內心的說:
我很慶幸自己進入了洪朝貴教授的專題組,很慶幸自己非常熱愛自己專題的領域,也很慶幸有這麼一群配合的好組員。我知道自己專題的領域對於社會有貢獻,而且可以改變不少既有事物。
有其他人也可以像我一樣講出上面那種話嗎?那些真正有做專題,寫程式架資料庫建構網路,跟我們這些輕鬆打混的專題完全不同的你們,你們說得出這種話嗎?
雖然我沒有跟你一樣的條件與環境,但是我從專題中學到很多、看到很多,體悟最多。
回覆刪除版主回覆:(12/06/2009 08:29:42 AM)
如果別人說的話我還懷疑
不過我知道你說得都是真的